亲,欢迎来到忽然花开!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

《大军师司马懿》之杨修、诸葛亮、司马懿:是非成败转头空

发布于:2018-04-05 14:02  ┊ 阅读  ┊  人参与  ┊ 文 / 沁筱寒(江沁园)

  素来极爱陈寿的史书《三国志》和罗贯中的小说《三国演义》,汉末三国的故事令人悠然向往。大抵是三国向我打开了一扇男性世界的窗户,使得骨子里的我,其实是个水与火的矛盾结合体,静婉的柔情背后是滚烫的激情。盖因钟情于三国,故而爱上了《大军师司马懿》(上部《军师联盟》,下部《虎啸龙吟》)这部剧。

  诚如《红楼梦》里黛玉所言:“戏上也有好文章。”看这部剧,看的更多是人心、人性、人生。品人物,悟哲理。“臣一路走来,没有敌人,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。”司马懿曾如是说。今日,便来说一说司马懿,以及他的两个亦敌亦友的对手——《军师联盟》里的杨修和《虎啸龙吟》里的诸葛亮。不提历史,只论剧情。

  成也聪明、败也聪明的杨修

  这世间总有人活得很努力,为事业,为人生。只是,有些人用着适度的力气活得刚刚好,而有些人却是用力过猛,活得总让人觉得有那么点悲剧。杨修,即属于用力过猛型,成也聪明,败也聪明。

  “这么多年了,我自恃才华,替平原侯(曹植)与曹丕争,替平原侯与你争,甚至替平原侯与大王(曹操)争……”杨修被斩前对司马懿如是说。年轻的司马懿只论对错,气盛的杨修却唯争输赢。诚然,诸如出计劝说曹植斩杀拦路的城门卫之类的行止,无可厚非,固然狠辣,却也不失果决有胆识。身为曹植的谋臣,杨修是称职的。天生聪颖难自弃,杨修才思敏捷,心高气傲,独爱曹植那恣意的才华,故而成就曹植是杨修终其一生的抱负,杨修至死不悔,甚至临死前,也唯有求司马懿在日后曹丕容不下曹植时能护曹植周全一个心愿。

  只是,杨修亦彻悟出自己的争强好胜本质上是在为自己争:“可争到最后我发现,我是在为了自己争。我以为我比任何人都快出三十里,而恰恰就是这三十里,可以要了我的命。”自来能者心高,故而年轻气盛的杨修始终自视甚高。他想成就曹植,其实也是想成就自己。大多数为功名所累的都是聪明人,是聪明而非智慧。庸人也就罢了,一心一意过着寻常日子,福寿双全的反而比比皆是。读书人都爱自诩:功名于我如浮云;没告诉旁人的是:功名于我如性命。

  杨修是一个满腔热血到可以用生命祭奠理想的人,这一点其实令人感佩。然杨修太过恣意张扬,他奉行的圭臬是:“在这纷乱大争的世上,哪里还有恭俭礼让?”因之,曹操的“一口酥”,曹操在门上写下的一“活”字,皆被杨修于大庭广众之下瞬间巧解。杨修的才思敏捷,深得曹操钟爱;可杨修的锋芒毕露,必令曹操厌弃。殊不知,枪打出头鸟,杨修最终死于“鸡肋”一事上。成也聪明,败也聪明。君不见,纵使如郭嘉、诸葛亮、周瑜这些有极大军功、于主公而言亦臣亦友的军师,亦深悉有些雷区不能触碰,要顾大局识大体。而杨修不然。在巧解“鸡肋”一事上,他自恃聪明影响军心的行为,莫说是亦正亦邪的曹操,换做是以仁德自许的刘备,亦会杀他。

  世上有多少人锋芒太露,虽说有了才气,这锋芒毕露便成了疏狂,旁人即便嫉恨亦仅有仰望的份,但若这才气和疏狂里,没有冷静的心境和谨慎的言行与之相映成趣,那么这锋芒毕露便成了张扬。若在领导面前亦如斯张扬,那么便极易在轮替的四季中以悲剧收场。身既于世,一切都要懂得深藏,在建功立业的漫漫长路中,合该隐忍,蛰伏,周全自己,让自己拥有可以长久展露才华的资本,一如司马懿。杨修临刑前亦是幡然醒悟了,故而对司马懿说:“你能忍,我不能。我在那边等着你,若你能忍到最后,过来告诉我,那时走与此时走,有什么分别。”然而,有时候,深悉道理是一回事,事到临头是另一回事。倘若一切可以重来,杨修大抵还是那个锋芒毕露的杨修,他永远做不成隐忍沉静的司马懿。而也正因杨修在司马懿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没有的,他才最终与司马懿和解,坦承司马懿乃其毕生一知己也。

  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,才华横溢又桀骜不驯之人难免会引人侧目,惹火上身。杨修的聪明,能让他暂时触碰到生命的玄机;可他的狷狂,却无法让他护自己一生周全。比之认为“人,不能怯懦,但不能不知敬畏”的司马懿,杨修的境界或许只是毫厘之差,但这一步之遥,却往往一生都跨不过。

  成也执念、败也执念的诸葛亮

  世上,既有明哲保身的人,也有飞蛾扑火的人。明哲保身固然可以长久,但飞蛾扑火重在那一刻的非如此不可。非如此不可,就如一道闪电划破幽暗的长空,留下隽永的传奇,让此生都不再沉闷呆滞。诸葛亮,即为飞蛾扑火之人,成也执念,败也执念。

  《南华经》有言:“劳者碌,智者忧,无能为者无所求。”诸葛亮是劳者、智者、有能为者,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,为了恢复大汉的名号,为了缔造百姓心中政通人和、太平强盛之世,他“不敢有半分松懈”,“一日不能稍停”,注定操心劳神、碎心尽血。“瞻彼日月,悠悠我思”,诸葛亮为儿子取名为“瞻”,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寄托在儿子身上,倾心期待儿子的目光能看得更远,能看到山河统一、天下太平,能看到自己所碌所忧所求之事成为现实。

  犹记得《倚天屠龙记》里有这样一段——范遥眉头一皱,说道:“郡主,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,既然如此,也是勉强不来了。”赵敏道:“我偏要勉强。”——赵敏在爱情上偏要勉强,诸葛亮在抱负上又何尝不是?不同的只是,赵敏的勉强终能开花结果,诸葛亮的勉强却注定无疾而终。其实,神机妙算如诸葛亮,又何尝不晓得,北伐中原、兴复汉室是难如登天之事?只是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在旁人眼里也许是可笑的,可诸葛亮却如飞蛾扑火般,扑向这个大义凛然的梦,悲壮得义无返顾,世人给予他的,是深深的喟叹,更是深深的敬服。

  “你就是太痴心,和你比,我唯一的长处,就是没有你这份执念。”司马懿对诸葛亮如是说,慨叹怜惜之中亦有深深的敬慕感佩。司马懿和诸葛亮最大的不同在于:司马懿步步转变,从至真至纯的青年书生化身为当下的野心家、现实的成功者;而诸葛亮坚守初心,成为了一位理想的政治家、现实的失意者。诸葛亮,是凡事不问值不值得但问应不应该的执着之人,因执念而悲,亦因执念而壮。“悲壮”二字,无“壮”便无以言“悲”。

  诸葛亮与司马懿,是两个旗鼓相当的强者,各为其主,各为其政,注定狭路相逢,一生较劲。强者是很寂寞的,“高处不胜寒”,只有势均力敌,才能肝胆相照。强者之间,亦并非唯有竞争和冷眼,大家互相深赏长颂而做了朋友成了知己,这方有趣。强者不致寂寞,就连我们看着也都欢喜。故而,诸葛亮与司马懿,棋逢对手,酒逢知己,亦敌亦友,惺惺相惜。诸葛亮大抵很歆羡司马懿的拿得起放得下,却又始终坚守执念,那惊人的傲骨,坚强的内心,令人叹为观止。

  璀璨地活过,执着地爱过,悲壮地痛过,灿美地笑过,苍凉地哭过,悲悯过,温厚过,从过程而不是目的中获得生命的滋味。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诸葛亮的执念,让他比之司马懿,纵然输在当下,却赢在后世。

  成也得到、败也得到的司马懿

  年轻人幻想中的老年人的生活,是悠缓的,恰如晚风中兀自摇荡的一张藤椅;而藤椅上的老年人忆起的年轻岁月,却是迅疾的,不过是弹指一瞬的事,可这弹指一瞬,却抵得上一生一世。司马懿,凭着长寿的优势和隐忍的性情,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帝王和一个又一个的对手,却终究失去了自己的初心,成也得到,败也得到。

  “我一个学子最大的抱负,就是找到一个君王,臣之,辅之。也许,我还能和他一起结束这乱世。”最初的司马懿,有着至真至纯的理想抱负,惟愿做一个有道明君身边的一个忠臣、纯臣。从不愿做曹家的手中刀,不愿出仕,到被曹丕“上承父志,下安万民,匡扶四海,还天下以太平”的凌云之志感动,而择佳木而栖。有人说,司马懿跪曹操是惧,跪曹叡是忍,跪曹芳是做做样子,唯有跪曹丕是真心。然也,曹丕与司马懿,是君臣亦是知己,司马懿最纯粹的理想抱负仅许与曹丕一人。

  “这世间有诸多痛楚,诸多不公,只有咬着牙,忍常人所不能忍,才能为常人所不能为。”君不见,能力超群而不懂收敛锋芒的人,容易“大都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”,譬如杨修;能力超群而外表波澜不惊的人,则更加懂得如何周全自己,譬如司马懿。司马懿懂得隐忍,懂得抓住机遇,懂得把自己伪装得懦弱。即便是面对愚蠢之人,司马懿亦如此,把自己的心思隐藏在沉默无争的外表下,而后给那些春风得意的愚蠢之人致命一击,譬如,晚年几载装病,一朝爆发,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。诚如司马懿所言:“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,岂不更愚蠢?人这一生,难免与愚蠢为伍,要学会向愚蠢低头。”

  “那些一心只想着赢的人,就真的能赢到最后吗?打仗,先要学的是善败。败而不耻,败而不伤,才真的能笑到最后。”司马懿一言一行皆哲理,奈何因小姨子郭照之死而失去了对大魏的忠心,又因结发妻张春华之死而失去了那磊落的初心,由贤臣良将沦为乱臣贼子。司马家的故事其实让人颓然扫兴。由司马氏结束曹魏政权而建立的西晋王朝,国运仅五十一年,“三分归一统”不久即生“八王之乱”,之后是“五胡乱华”和南北朝,直到三百年后的唐朝,中国才重归盛世气象。司马氏的帝业固然辉煌,可这不可一世的辉煌,若只是一剂意淫的妙方,换来短暂的兴奋,那么不服也罢。好在司马懿最终因如夫人柏灵筠之死而彻底清醒,思忆起了昔年曹丕对他的知遇之恩,故而请求曹芳让自己死后葬于曹丕陵寝之侧。司马懿临了大抵也深悉自己的子孙注定会谋朝篡位,可那毕竟是子孙的事,于他自己而言,他终究还是彻悟了。

  盼不到永远,守不住永恒,时过境迁,初心已逝。我最怕看到,一个元气满满、浑身发亮的人,渐渐失却生机,沉默寡言。而晚年的司马懿总给我这般感觉。成也得到,败也得到。有时候,人成长的过程不过是对所处社会妥协的过程,人于一步步的妥协中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,然后安慰自己说这是走向成熟;可是人内心深处到底是不甘的,这份不甘使得人至死都眷恋着初心。人失去了初心,可人又眷念着初心,晚年的司马懿何尝不如斯?他是笑到最后的人,但窃以为,他定然羡慕着杨修和诸葛亮。杨修纵然锋芒毕露而致使自己在短暂的璀璨清亮之后沉寂如尘,但他至死不忘初心,也已然因为英年早逝而没有了忘却初心的机会;诸葛亮更是高风亮节,一世权臣,却也一世纯臣,因不忘初心而赢得了生前身后名。

  “依依东望,是人心。”年华世事两迷离,令司马懿唏嘘的看似是别人的事,却又似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了他自己的心。有时候,得到也是失去,失去也是得到。终究是,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。”

  

责任编辑: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
分享到: